- 王玉泉;杨紫君;赵丽敏;冯素伟;丁位华;金立桥;李淦;王昱洁;茹振钢;
高光效育种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弱光和红光利用是小麦光能利用改良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基于新乡地区的光照条件,分析了百农矮抗58、百农4199、百农160、周麦22等不同小麦品种越冬期和灌浆期的光照强度,检测了苗期的叶色,并在灌浆初期和中期利用红光及蓝光照射叶色不同的品种,检测了光合效率,分析了不同品种的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结果表明小麦越冬期光照强度显著低于灌浆期,可见光7种光质中,红光比例最高且上午(7:00-9:00)和下午(17:00-19:00)比例增加.苗期百农160和百农4199叶色最深,宝丰7228颜色最浅,差异极显著.红光处理的小麦旗叶光合效率高于蓝光,百农4199的光合效率均显著高于矮早781和宝丰7228,但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显著低于矮早781和宝丰7228,蓝光下不同品种旗叶光合效率和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差异不显著.
2022年06期 v.50;No.227 15-21+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邵继海;陈杰锋;胡婷;
长期过量施肥已导致我国大量农田土壤酸化,固氮蓝藻在酸化稻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酸化稻田小区试验,向其中接种林氏念珠藻(Nostoc linckia),研究了其对水稻产量、主要土壤酶活性及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林氏念珠藻后,稻田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水稻产量也显著高于对照.接种林氏念珠藻处理组的土壤纤维素酶、固氮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高.土壤中酸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接种林氏念珠藻改变了土壤中细菌群落组成,但是对细菌群落α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蓝藻门中的优势类群Synechococcales和Leptolyngbyales的相对丰度与土壤中的铵态氮呈显著负相关,放线菌门中的Frankiales和Solirubrobacterales及拟杆菌门中的Bacteroidales的相对丰度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除铵态氮外,土壤中磷含量及土壤pH也是改变稻田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向酸化稻田接种固氮蓝藻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
2022年06期 v.50;No.227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蒿宝珍;马静丽;董嘉强;王春艳;敖彦文;王小洁;王书丽;孙莉萍;赵红艳;姜丽娜;
以耐旱性具有显著差异的2个玉米品种郑单958(耐旱性强)和驻玉309(耐旱性弱)为材料开展旱池控水试验,研究了正常灌溉(W1)和干旱胁迫(W2)对14叶展、吐丝期和乳熟期叶片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W1处理下,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量子产量(ΦPSII)和叶绿素含量(SPAD)的品种间差异较小.W2处理下郑单958有较高的Pn,Gs和SPAD,分别比驻玉309高约10%、14%和5%,Fv/Fm的品种间显著差异仅出现在吐丝期,表现为郑单958高于驻玉309,而各生育期ΦPSII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与W1相比,W2处理产量与叶片各生理性状的相关性更强,W1和W2处理下,产量与各指标平均值均呈正相关关系,且与ΦPSII的相关性最强.综上所述,与驻玉309相比,郑单958叶片光合生理性状在干旱胁迫下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这可能是郑单958耐旱性强的主要生理原因.
2022年06期 v.50;No.227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王莉;刘萌硕;李亭亭;彭赵旭;李洁;
基于农村黑臭水体总体分布情况、污染特征、成因等基础资料欠缺的问题,对河南省典型地区内的农村黑臭水体进行现场调研和采样分析,初步掌握农村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和污染特征.河南省农村黑臭水体主要污染来源有农村生活、工业废水、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5类,采集的103个黑臭水体水样中农村生活污染所占比例最大(57%),5个典型地区的黑臭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南阳淅川县,商丘虞城县,焦作博爱县,周口扶沟县,驻马店正阳县.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监测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村黑臭水体中ORP,DO,NH_3-N,TP,COD显著性相关,与主成分高度相关的理化指标是NH_3-N,TP,COD,BOD_5,表明农村黑臭水体主要的污染因子是NH_3-N,TP,COD,农村黑臭水体主要污染问题是有机物含量超标和富营养化.
2022年06期 v.50;No.227 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李宁;张威;苏世兵;
为研究碧流河口潮间带的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物质来源及生态环境,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富集因子评价法结合沉积物粒度特征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Cu, Pb, Zn, Ni和Cr质量含量范围分别为28.80~72.40,24.65~76.88,26.40~135.20,41.08~145.36,97.24~210.80 mg·kg~(-1),平均值分别为42.68,56.21,93.30,99.30,141.46 mg·kg~(-1),其中Cu, Cr平均质量含量达到海洋沉积物标准(GB 8668-2002)Ⅱ类,Pb, Zn平均质量含量达到海洋沉积物标准Ⅰ类.污染评价结果表明,5类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Ni, Pb, Cu, Cr, Zn,且Cu, Zn, Ni, Cr由陆向海整体呈递减趋势,而Pb由陆向海整体呈递增趋势.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果显示,碧流河口潮间带生态环境较好,主要为轻微污染.重金属来源分析显示,研究区Cu, Zn, Cr为自然来源,Ni, Pb为人为来源.碧流河口重金属除地表径流、沉积物粒径等自然因素控制外,区域内工农业活动、沿海养殖业规模及与燃煤交通等有关的大气沉降等亦对区域内重金属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2022年06期 v.50;No.227 6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黄宇波;潘婷婷;杨霞;范向军;郭棉明;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行对近坝区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2015-2019年近坝区的溶解氧(DO)、pH值、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氨氮(NH_3-N)、总磷(TP)、总氮(TN)、粪大肠杆菌(FC)等8个水质参数,分析不同运行期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坝水域水质全年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高水位时期和消落期影响水质的主要参数为DO,坝上低水位和蓄水期影响水质的主要参数为TP和FC,坝下低水位期影响水质的主要参数为COD,NH_3-N,FC,TN,蓄水期为TN,TP,BOD_5,NH_3-N,COD和FC.TN,TP,FC近5年来显著下降,但坝下NH_3-N质量浓度有升高趋势.控制三峡水库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提高近坝区域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加大船舶污染治理,是改善近坝区水质的重要措施.
2022年06期 v.50;No.227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